专精特新企业
以专注铸专长
以配套强产业
以创新赢市场
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
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建材总院目前拥有
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8家
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
看“小巨人”如何释放“大能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
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破解小巨人成功背后的“独门绝技”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体院)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秉承科技创新基因,坚持战略引领,展现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

小巨人独门绝技之“专”以此为生、精于此道
企业介绍
晶体院成立于1963年,是专门从事人工晶体生长及应用技术研究、关键配套装备开发、成果产业化及行业技术服务的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建院60年来,始终坚持“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初心,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建设提供关键人工晶体材料支撑。
企业优势
在非线性光学晶体、红外光学材料、微纳晶材料、压电晶体、闪烁晶体、金刚石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学科方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在非线性光学晶体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技术和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奠定了晶体院在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培养了一支专业知识扎实、甘于奉献的科技人才队伍,其中,包括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专家6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9人。
小巨人独门绝技之“精”精益求精、与时俱进
产品优势
晶体院研制的数十种晶体、上百种产品中,有30余种被列为国家新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激光、电子、通讯、运输、新能源等领域,先后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国家点火工程”、“2008奥运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以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提供了各种人工晶体及器件,为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以非线性光学晶体KN、KTP、LBO为代表的研究领域获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为我国在世界人工晶体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贡献。
组织管理
十四五期间,晶体院在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总院战略引领下,以“一院一基地”战略为指引,以“内生增长+并购重组”为路径,坚定“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和市场化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人工晶体全产业链生态创新体系,深化“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的三精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小巨人独门绝技之“特”特色发展、稳健前行
技术精湛
晶体院通过自主研发投入,建成国内先进的红外材料生产线及超低膨胀微晶玻璃示范线两个主导产业示范工程,致力打造晶体院产业“精品工程”和“龙头品牌”。解决大尺寸CVDZnS、CVDZnSe、超低膨胀微晶材料等关键技术,补齐行业领域“短板”,并实现产品转化。
行业服务
一流企业做标准。晶体院作为全国人工晶体标委会、全国石材标委会的依托单位,积极推进标准化活动,制修订标准30项,其中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4项,通过标准化工作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国家学术刊物《人工晶体学报》、《硅酸盐通报》的主办单位,近年来,晶体院通过召开编委会和举办大型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扩大刊物的行业影响力,刊物排名位数持续攀升。
小巨人独门绝技之“新”变中寻机、不断创新
创新服务
晶体院坚持“四个面向”,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打造“专精特新”人工晶体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不断梳理优势学科和产业链上下游,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形成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核心技术(A类)、服务自主产业的成熟主业技术(B类)及服务公司学科产业链上下游的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待孵化技术(C类)等三类技术成果分级清单。其中A、B 类技术由公司自主实施,目前已形成公司主导产业;C类技术通过与社会资源联合共同实施转化,旨在打造优势学科产业链集群。品牌建设
依托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总院强大的产业背景、研发实力与科技转化实力,发挥晶体院、山大晶体所等国内高校和相关机构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共享效应、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催化与衍生效应,打造人工晶体材料及器件双创基地。搭建“研究院+产业园区+基金+创业公司”四位一体发展路径,建设人工晶体全产业链生态创新体系。打通高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服务、科技与市场、研究机构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专业化是起点,精细化是保障
特色赢得竞争,创新促进发展
作为我国人工晶体事业的摇篮,晶体院始终专注于人工晶体关键材料与器件的研制和应用,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为晶体行业领域发展贡献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