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A登录|
  • 职工邮箱|
  • 总院网群
  • 首页
  • 总院介绍
    总院简介
    董事长致辞
    公司领导
    组织架构
    成员单位
    宣传片
    大事记
    资质荣誉
  • 新闻中心
    总院要闻
    总院新闻
    通知公告
    企业动态
    媒体报道
    视频专区
    专题专栏
  • 科技研发
    研发领域
    科技资源
    科技成果
  • 产业服务
    特种功能材料
    高技术服务
  • 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
    文化根基
    企业文化
    期刊杂志
  • 党的建设
    党建要闻
    基层党建
    纪检工作
    工会工作
    共青团工作
  • 人力资源
    人才队伍
    教育培训
    招贤纳士
  • 研究生教育
    教育概况
    招生信息
    通知公告
    博士后
    常用表格
    导师信息
总院介绍
  • 总院简介
  • 董事长致辞
  • 公司领导
  • 组织架构
  • 资质荣誉
    资质
    荣誉
  • 成员单位
  • 宣传片
  • 大事记
大事记当前位置:首页 > 总院介绍 > 大事记
  • 2021年
    1月

    总院党政课题荣获“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和“2020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

    2月9日

    总院玻璃固化工程技术中心玻璃珠生产线顺利投产。

    3月18日

    国家新材料科技产业化基地正式开工,基地将成为总院所属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商业航天、商业航空、高铁装备、5G通讯等新兴领域产品研发和制造的重要基地。

    9月11日

    总院为我国首座高放废液玻璃固化设施正式投运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关键技术支持。这是我国核工业产业链后端标志性工程,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

    9月15日

    总院所属国检集团与上海美诺福科技有限公司在京签署联合重组协议。国检集团以28,600万元受让上海美诺福科技公司55%的股权。

    10月14日

    由我国主导,国检集团承担修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福耀玻璃工业集团协助修订的ISO 13837:2021 Road vehicles-Safety glazing materials – Methods forthe determination of solar transmittance(中文名称《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太阳光透射比计算方法》)正式发布。

    11月16日

    国检集团从“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更名为“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国检集团从专业性检验认证机构战略转型为综合性国际化检验认证集团。

    11月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195户“科改示范企业”改革创新专项评价结果。总院所属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专项评估。

    12月7日

    总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对总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马振珠担任中国建材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12月29日

    中国建材总院、哈玻院双双荣获全国建材行业2021年度“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企业” 荣誉称号。国检集团万德田荣获全国建材行业2021年度“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 荣誉称号。

    12月

    国检集团主持修订的国际标准ISO 21690:2021 Glass in building-Glass blocks-Specification and testmethods(中文名称《建筑玻璃-玻璃砖-通用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正式发布。

  • 2020年
    3月

    国务委员王勇,时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郝鹏一行莅临总院指导。

    4月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入选“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5月4日

    总院低热水泥成功助力乌东德水电站,该水电站是世界首座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的特高拱坝。

    7月

    “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在太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总院所属玻纤院研制的仿生龙虾眼聚焦镜头首次搭载应用,助力我国深空探测事业;总院所属钟表所研制的310AD航空时钟成功应用于AG600水陆两栖大飞机;总院所属哈玻院独立研制成功的贮箱支架和气瓶支架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 2019年
    1月3日

    总院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姿控发动机支架成功应用于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保证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总院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姿控发动机支架成功应用于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保证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9月

    中国建材集团(枣庄)新材料产业园揭牌暨合作签约仪式在山东枣庄成功举行,图像光导识别材料智能化生产线正式启动投产。中国建材集团(枣庄)新材料产业园揭牌暨合作签约仪式在山东枣庄成功举行,图像光导识别材料智能化生产线正式启动投产。

    10月

    国检集团将GB/T 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等8项国家标准转化为蒙古国标准,中国建材标准首次实现“走出去”。

  • 2018年
    4月

    中建材生产力成功获批“建筑材料行业装配式建筑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6月

    中国共产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7月

    依托总院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北京研究院。

    11月

    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与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2月

    哈玻院陈辉同志作为某项目主要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2月

    全年实现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社会贡献合计21.01亿元。全年获批项目108项,实现在研项目42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229项。

  • 2017年
    2月

    总院获批“建材行业特种玻璃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和“建材行业特种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组建“国防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

    9月

    根据《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总院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名称变更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2月

    总院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2017年度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

  • 2016年
    3月

    总院召开2016年工作启动会,宋志平董事长亲临总院,对总院做实发展给予战略指导。

    4月

    总院主办“首届中国建材科技论坛”,邀请乔龙德、徐德龙、宋志平等行业领军人物围绕“新常态下建材行业的科技创新”发表主题演讲并展开研讨。

    9月

    中英先进建筑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伦敦大学学院举行。

    10月

    2016中国-中亚国家建材技术研讨会在阿拉木图召开

    11月

    国检集团(603060)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 2015年
    10月

    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ICCC)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大会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和中国建材总院共同主办,得到了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院、中国水泥协会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 2014年
    5月27日

    国务委员王勇在国资委主任张毅的陪同下到中国建材集团调研指导并参观总院,高度肯定总院发展,指出总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已经成为建材集团的“宝贝”。

    6月

    中国建材总院首个山东研发基地在青岛揭牌。

    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视察中国建材总院,肯定总院是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对国家建材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首屈一指”的突出贡献。

  • 2013年
    1月

    杭州院更名为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

    2月

    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来院调研。

    5月

    总院召开第八次党代会。

  • 2012年
    3月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大楼通过验收,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授牌。

    6月

    总院被评为“首都文明标兵单位”。

    11月

    总院英文院刊《Journal of Sustainable Cement-Based Materials》正式创刊发行。

    12月

    总院部分成果应用于遥感卫星十四号、辽宁号航母,总院、哈玻院部分成果应用于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 2011年
    7月

    中国获2015年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主办权。

    10月

    瑞泰科技举办“建筑材料行业玻璃窑熔铸耐火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授牌仪式。

    12月27号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 2010年
    10月26号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建院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中国建材总院60周年汇报材料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发来贺信,对中国建材总院60年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11月

    中国建材总院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落成。

    12月

    总院获“军工能力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2009年
    2月

    在陕西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2009年度科研院所工作会议上,西安院被授予“陕西省科技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5月

    由中国建材总院为组织单位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与抗震节能房屋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在四川都江堰通过了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组织的验收专家组的验收。

    6月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材总院研发试验服务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总院正式成为北京市科委授权的首批十二家共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之一。

    12月25号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成功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 2008年
    5月8号

    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制“燃烧室保温层”的火种灯顺利登顶珠穆朗玛峰,在世界之巅点燃了北京2008奥运会“祥云”火炬。

    5月12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灾害,位于地震重灾区的都江堰瑞泰科技有限公司受到严重影响,生产被迫停止。总院干部员工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当中,用自己微薄之力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

    6月11号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隆重召开。

    11月7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总院及所属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派代表参会。作为神舟飞船的重要配套研制单位,我院从"神舟一号"开始参与研制工作,共承担6个重要部件的研制任务。

  • 2007年
    5月22号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获得中组部、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政治部、总装备部联合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

    7月9号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批准,成为中国首批3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8月14号

    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人事部联合发文批准在总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0月24号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升空。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为“嫦娥一号”卫星配套生产的定向天线展开臂,为数据天线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支撑。

  • 2006年
    6月13号

    国家人事部国人部发[2006]53号文批准我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6月30号

    在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整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所属的科研设计单位而组建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7月24号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陪同下,到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视察工作。

    8月23号

    北京瑞泰高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股票简称“瑞泰科技”,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首家从事耐火材料生产、销售和研发的上市公司。

  • 2005年
    8月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与乌克兰签订350t/d浮法玻璃生产线工程总承包合同。

    11月

    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设立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 2004年
    2月

    我院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联合成立中国建材技术中心暨北京凯盛建研建材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

    5月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同我院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庆祝中国建材科技五十年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庆典大会”。

    9月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联名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呈报《关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进行重组的请示》(中建材企发〔2004〕375号)及有关材料。

    12月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同意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等5户企业重组的通知》(国资改革〔2004〕1196号),同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并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 2003年
    10月19号

    依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开展工作的材料技术国际促进中心成立,这是我国材料领域第一个由联合国机构创办的国际组织。

  • 2002年
    4月10号

    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控股设立的北京瑞泰高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 2001年
    1月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了建材行业的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

  • 2000年
    4月11日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不再是国家事业单位。

    4月

    通过重新评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我院继续行使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恢复招收博士研究生。

  • 1999年
    7月1日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 1998年
    9月

    挂靠我院的国家建材局水泥基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建材局企事业改革司组织的专家论证。高性能陶瓷及精细工艺重点实验室和石英玻璃重点实验室也通过院科技处组织的专家论证。

    9月

    我院举行“祝贺吴中伟教授荣获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暨从事科教工作58年座谈会”。中国工程院沈国舫副院长、国家建材局蒋明麟副局长等领导、兄弟院所院校及我院领导、技术顾问等15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及海内外人士发来贺信。

  • 1997年
    12月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专家顾真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月

    院务会议研究决定,组建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简称玻璃特纤所),撤销玻璃科学研究所、石英玻璃研究所、玻璃纤维研究所。

  • 1996年
    12月

    199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揭晓,我院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耐辐照石英玻璃1项获二等奖,铁铝酸盐水泥高强混凝土、熔铸α-β氧化铝流槽砖的研制、多元素分析仪的研究3项获三等奖。

  • 1995年
    1月

    国内第一条采用“八五”科技攻关成果,集设计制造与生产工艺于一身的我院湘潭中试所3吨熔铸耐火材料生产线负荷联动试车一次成功。

  • 1994年
    5月

    院庆纪念日,召开建院40周年庆祝大会。

    5月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混凝土专家吴中伟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8月2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到秦皇岛玻璃研究院视察工作,并为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亲笔题名。

  • 1993年
    12月

    完成卫星太阳敏感器用“耐辐照石英玻璃”研制,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 1992年
    4月

    泰国萨拉布里水泥厂正式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条用窑外分解技术向国外出口的水泥生产线。

    8月

    由设计所承担设计任务的香港与越南合作的陆氏-承天顺化水泥厂两条日产7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式开工。1997年12月10日两条生产线调试工作顺利完成,分解炉全部烧无烟煤获得成功,为RSP窑外分解技术利用无烟煤作燃料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 1991年
    3月

    国家科委召开颁证大会,向包括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在内的10个国家级测试中心颁发国家分析测试中心证书。4月初,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通过国家分析测试计量评审组认证,具备了为社会和国际技术交往出具公正数据和技术数据仲裁的合法地位。

  • 1990年
    8月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与泰国签订700t/d预分解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设计合同。

    11月

    我院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包亦望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 1989年
    9月

    由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我院水泥所具体筹备的第二届北京国际水泥和混凝土学术会议在京召开。美国等国家的33位代表和我国70个单位的178位代表莅会。

    12月

    院耐火所筹建“国家建材局建材工业用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建材局组织专家组审查验收。

  • 1988年
    1月1日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全称固定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7月

    院撤销陶瓷耐火材料研究所,成立耐火材料研究所和高技术陶瓷研究所。

  • 1987年
    9月

    院研制成功大推力火箭发射场导流槽用D5系列耐火混凝土,通过国家建材局组织的部级技术鉴定。

    11月

    院研制成功红外玻璃整流罩,通过国家建材局组织的技术鉴定。

    12月

    1987年度国家发明奖揭晓,我院铁铝酸盐水泥1项获二等奖;105-A型室温固化高温粘结剂、高自应力铝酸盐水泥及其应用2项获四等奖。

  • 1986年
    5月

    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在京召开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大会。我院获奖6项。其中,水泥煅烧窑外分解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石英玻璃、激光技术用石英玻璃等3项获二等奖;新型歼击机抗鸟撞风挡玻璃、用于水泥中的活性混合材料、抗碱玻璃纤维及其制造工艺研究等3项获三等奖。

    5月

    院撤销玻璃二所,成立特种玻璃纤维及制品研究所和石英玻璃研究所。

  • 1985年
    5月

    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发起并委托我院承办的1985年北京国际水泥与混凝土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举行的首次国际水泥与混凝土学术会议。

    10月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揭晓,我院5项成果获奖。其中,激光用石英玻璃、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石英玻璃、日产700~1000吨水泥熟料水泥煅烧窑外分解技术的开发与推广3项获二等奖;用于水泥中的活性材料,抗碱玻璃纤维及其制造工艺2项获三等奖。

  • 1984年
    5月

    中国建材研究院建院30周年。

    10月

    我院派遣1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赴伊拉克卡尔巴拉水泥厂,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生产技术承包。

  • 1983年
    8月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和新疆水泥厂共同承担的“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日产700吨熟料烧煤窑外分解炉工艺线”通过国家建材局验收。

  • 1982年
    10月

    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我院硫铝酸盐水泥系列和水泥回转窑烧煤窑外分解技术项目分获国家发明奖和重大科技成果奖。

  • 1981年
    4月

    “洛阳浮法”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同年7月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5月

    中国硅酸盐学会组团,我院王幼云等参加在日本福岛县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聚合物混凝土会议并宣读论文。

    11月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 1980年
    6月

      吴中伟带队赴法国巴黎出席第七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

    9月

    黄大能为团长的国家建工总局代表团,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第71委员会第3分委会。

    10月

    院派出4名正式代表和1名列席代表出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我国联合举办的水泥节能技术国际讨论会。

  • 1979年
    10月

    我院在我国首次用实芯法工艺试制成功光纤微通道板。

    12月

    我院和长江水电科学院、浙江大学、华新水泥厂、富春江水泥厂合作研制的低热微膨胀水泥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 1978年
    9月

    研究成功新型抗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11月

    我院研制成功Ф25毫米像增强器用光学纤维面板,通过国家建材总局组织的部级技术鉴定。

  • 1977年
    1月

    第三次全国大规模集成电路会议在贵州省都匀市召开。我院研制的氮化硼陶瓷片状扩散源被定为全国推广的13个项目之一。1978年该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科技成果。

  • 1976年
    6月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我国第一条水泥窑外分解烧成工艺线,在四平新生水泥厂建成投入试运转,经一年生产试验达到设计标准。1977年10月29日在吉林四平通过国家建材总局与吉林省基建办联合组织的部级技术鉴定。

  • 1975年
    7月

    水泥煅烧窑外分解试验室烧油试验在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获得成功。之后,加速烧油中间试验的设计施工。同时,开始烧煤的试验研究工作。

    9月

    我院等参加试验的洛阳玻璃厂浮法玻璃试验小组试拉出厚度为3毫米的平板玻璃,板宽1.36米。

  • 1974年
    1月

    国家建委建材工业局成立航空玻璃质量整顿领导小组。王文庆任组长,周立白、何欧里任副组长。

    8月

    我院选定吉林省四平新生水泥厂进行水泥窑外分解中间试验。项目列入吉林省重点技措计划。

    10月

    太原平板玻璃厂和秦皇岛玻璃厂、上海耀华玻璃厂、秦皇岛玻璃设计研究所及我院共同协作,用无槽法生产出厚度为2毫米的平板玻璃,板宽2.4米。

  • 1973年
    8月

    适应水泥科研发展的需要,经请示国家建委同意,院党的核心小组研究决定,在原水泥一室和水泥二室的基础上组建水泥科学研究所。

    10月

    由我院与山东水泥制品研究所、胜利油田等单位协作,研制成功Ф200毫米预应力-自应力水泥输油管,在胜利油田铺设1.42公里试验管线。试验线自1974年10月投入运行至1976年5月,输送原油100多万吨,使用情况良好,成为我国第一条高压水泥输油管线。

    11月

    我院研制出中国第一块数值孔径等于1,不含铯化、无放射性元素和不带杂散光吸收材料的光纤面板。

  • 1972年
    8月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体制下放前建制被批准恢复,已迁至湖北谷城的水泥二室和西郊三个研究室,以及河南板桥“五七”干校的科技人员又回到管庄,与“北京151厂”重新组建为“国家建委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 1971年
    7月

    “北京市建筑材料试验厂”由国家建委收回,更名为“北京151厂”。

  • 1970年
    12月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建制撤销,玻璃、玻纤、陶瓷专业的军工配套研究室、生产车间和水泥物理室就地下放至北京市建材局领导,组建为“北京市建筑材料试验厂”,一部分建材研究室并入在北京西郊组建的“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置为水泥、玻璃、陶瓷三个研究室,其余大部分专业研究室搬迁到京外。

  • 1969年
    8月

    在国家机关直属机构体制下放的大背景下,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大部分科技人员下放到国家建委在河南驻马店板桥的“五七”干校劳动。

  • 1968年
    3月

    经我院年前考察,建材部军管会生产指挥部决定在陕西兴平玻璃纤维厂建设高硅氧玻璃纤维生产第一期工程,我院负责工艺及设备设计。

  • 1967年
    4月

    研制成功环氧酚醛胶泥,解决了化工厂长期未能解决的酸、碱和酸碱交替等复杂腐蚀介质的侵蚀难题,获得推广应用。

    12月

    “平板玻璃浮法抛光新工艺”项目列入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军管会、财政部军管会批准下达的1968年科学技术中间试验计划,由我院和株洲玻璃厂、玻璃工业设计院共同承担并在株洲进行试验任务。1970年9月生产出厚6.3毫米、宽0.61米平板玻璃。1971年9月24日洛阳玻璃厂压延玻璃车间改建为浮法生产线投产。

  • 1966年
    4月

    研制成功耐高温油井水泥,交由光华水泥厂生产。

    11月

    试制成功直径1560毫米反射镜玻璃,通过建材部组织的部级技术鉴定。

  • 1965年
    1月

    在前期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对浮法玻璃生产新工艺正式进行试验,之后与株洲玻璃厂、洛阳玻璃厂、秦皇岛玻璃研究所、杭州新型建材设计院、秦皇岛玻璃设计院等单位合作,发明了“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

    9月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玻璃钢研究室迁至北京延庆康庄,与建材251厂合并,组建玻璃钢研究所(后与玻璃钢设计整合为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

  • 1964年
    2月

    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玻璃纤维研究室和玻璃设计院的玻璃纤维设计室迁至南京,与南京玻璃纤维厂合并,组建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

  • 1963年
    8月

    研制成功歼5航空防弹玻璃,通过部级技术鉴定。9月,经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定型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 1962年
    1月

    “水泥研究院”和“玻璃陶瓷研究院”再次合并为“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成为当时建材工业唯一的科研事业单位。

    11月

    研制成功承插式双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通过建工部城建局组织的技术鉴定。

  • 1961年
    6月

    玻陶研究院研制成功适用于玻璃钢耐烧蚀防热材料的酚醛树脂。

  • 1960年
    8月

    玻璃陶瓷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展“浮法磨光玻璃”研究工作。

  • 1959年
    11月

    水泥研究院、玻陶研究院代表出席在上海市举行的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大会。水泥研究院院长王涛当选为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1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市长彭真到玻璃陶瓷研究院视察工作。

  • 1958年
    4月

    “水泥工业研究院”和“建筑材料工业研究院”分别更名为“水泥研究院”和“玻璃陶瓷研究院”;

    5月

    玻璃陶瓷研究院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块玻璃钢板;

    10月

    玻璃陶瓷研究院仿制成功中国第一块航空防弹玻璃。朱德副主席再次到玻璃陶瓷研究院视察工作。

  • 1957年
    4月

    建筑材料工业研究院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块石英玻璃;

    10月

    建筑材料工业研究院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根无碱玻璃纤维;

    11月12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到建筑材料工业研究院视察工作,并参观了玻璃纤维试验情况。

  • 1956年
    3月

    重工业部第一届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包括综合研究所在内建材系统的102名先进生产者出席会议。

    10月

    综合研究所分拆为“水泥工业研究院”和“建筑材料工业研究院”。

  • 1955年
    5月12日

    建材工业试验所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建筑材料工业综合研究所”(简称综合研究所)。

  • 1954年
    1月

    北京研究所和沈阳研究室合并而成的“重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建筑材料工业试验所”迁往京东管庄新所址(地址:河北省通县八区管庄),同年5月24日重工业部正式发文予以批准。

  • 1953年
    2月

      东北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并入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原东北技术研究室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技术研究室”(仍简称东北技术研究室)。

  • 1952年
    12月

      重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研究所研制成功水泥加气剂,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该产品相继应用于溏沽新港等重点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 1951年
    1月

      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将所属的水泥公司和玻璃陶瓷公司合并,改组为东北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同年3月1日,“东北工业部建材工业管理局技术研究室”成立(地址:沈阳市北关区毛君屯沈阳第一陶瓷厂内)。

    12月

      重工业部技术室召开材料规格座谈会,决定将水泥、钢筋、木材、砖瓦四类主要材料的资料审查任务交由基建局筹备组研究所承担。

  • 1950年
    10月1日

      “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成立(地址:北京市崇文门外花市大街旋马下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建材科研机构。

    12月29日

      重工业部所属华北窑业公司撤销,成立基本建设局筹备组(简称基建局筹备组)。原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相应更名隶属其下。

投诉与建议|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管理员登录

京ICP备09074092号-1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014号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官方微信